超声波流量计(尤其是外夹式,占应用主流)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高度依赖管道特性,其核心要求围绕“确保超声波信号有效传输”和“保证管内流体流态稳定”展开。不同安装类型(外夹式,插入式,管段式)对管道的要求略有差异,以下按类型分类,详细说明关键要求及注意事项:
一,通用要求:所有类型超声波流量计均需满足
无论采用何种安装方式,管道需首先符合以下基础条件,这是信号传输和流量测量的前提:
管道满管运行超声波通过“液体-管道”界面传播,若管道未充满液体(如顶部存气,底部积液),会导致:
外夹式:超声波穿过“气体-管道”界面时严重衰减,信号中断或误检;
插入式/管段式:气体干扰声波传播路径,测量值偏小(气体会反射/吸收超声波)。
要求:
优先选择垂直管道(流体自下而上流动,天然满管);
水平管道需将传感器安装在管道下半圆(4点-8点位置),避免顶部气泡聚集区;
若管道易存气(如泵后,管道高点),需加装排气阀,定期排气。
管道材质适配超声波传输超声波需穿透管道壁进入液体,管道材质的“声阻抗”直接影响信号强度,禁止使用无法穿透超声波的材质:
材质类型
|
适配性
|
原因分析
|
金属管道
|
✅推荐
|
钢,不锈钢,铸铁,铜等金属材质声阻抗稳定,超声波穿透率高(>80%),信号强
|
塑料/FRP管道
|
✅可用
|
PVC,PE,PPR,玻璃钢(FRP)等非金属材质,需确保管壁均匀无杂质,穿透率中等(60%-80%)
|
混凝土/水泥管
|
❌不推荐
|
材质疏松,内部有孔隙,超声波严重散射衰减,信号微弱且不稳定
|
内衬/涂层管道
|
需评估
|
若管道内壁有衬里(如橡胶,环氧树脂),需确保衬里均匀,无脱落(厚度≤2mm),否则会额外衰减信号
|
管道内壁无严重结垢/腐蚀管道内壁结垢(如硬水垢,油污,锈层)或腐蚀(如坑洼,剥落)会导致:
超声波在“结垢层-液体”界面多次反射,信号延迟或衰减;
腐蚀导致管道内壁不平整,流体流态紊乱,间接影响测量精度。
要求:
内壁结垢厚度≤1mm(超过需定期清洗,外夹式可通过“提高发射功率”临时补偿,但长期需除垢);
内壁腐蚀深度≤管道壁厚的10%,且无大面积剥落(腐蚀严重需更换管道或选择插入式,传感器直接接触液体,减少管道影响)。
二,分类型要求:外夹式(最严格)>插入式>管段式
1.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(应用最广,非侵入式)
外夹式传感器直接夹持在管道外壁,无需开孔,其对管道的要求最细致,核心是“保证管壁条件稳定,减少信号衰减”:
管道壁厚均匀且在适配范围壁厚过厚会导致超声波衰减过大(信号弱),过薄易因夹持力导致管道变形,影响信号路径。要求:
金属管道:壁厚3mm~20mm(最佳5mm~12mm);
塑料管道:壁厚2mm~15mm(避免<2mm,易夹持变形);
禁止壁厚不均匀的管道(如焊接处凸起,局部变薄),需选择“无缝管”或“焊接后打磨平整”的管道。
管道外壁平整清洁外壁的锈迹,油漆,油污会阻碍超声波耦合,导致信号无法有效传入管道:要求:
安装前清理外壁:用砂纸打磨锈迹(至露出金属本色),用酒精擦拭油污/灰尘,去除厚油漆层(保留薄防锈漆可接受,厚度≤0.1mm);
外壁无明显损伤:禁止在“凹陷,凸起,焊缝”处安装传感器(焊缝会反射超声波,导致信号干扰),安装点需选择“直管段光滑区域”。
管道直径适配传感器量程外夹式传感器有固定的“直径适配范围”,超出范围会导致探头无法有效覆盖管道截面:要求:
小口径管道(DN20~DN100):需选择“小口径专用探头”(探头焦距短,适配细管道);
大口径管道(DN100~DN6000):选择“大口径探头”,且需确保管道外壁周长足够,探头间距符合厂家计算值(通常由流量计自带的“管径计算器”确定);
禁止在DN<20的管道上使用外夹式(信号衰减过大,精度无法保证)。
2.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(半侵入式,精度高于外夹式)
插入式传感器通过管道开孔插入管内,直接与液体接触,管道要求相对宽松,但需关注“开孔规范性”和“管道强度”:
管道壁厚满足开孔要求开孔后需保证管道强度(避免高压下破裂),且传感器插入深度需匹配管径:要求:
壁厚≥4mm(DN50~DN300管道),≥6mm(DN300以上管道);
开孔直径需与传感器探头直径一致(如探头直径20mm,开孔直径20±0.5mm),禁止开孔过大导致泄漏;
插入深度:探头需伸入管道中心流束区(通常为管径的1/2处),避免靠近管壁(流速低,易受结垢影响)。
管道材质需支持开孔加工插入式需在管道上钻孔,因此材质需具备可加工性:要求:
推荐材质:钢,不锈钢,铸铁,PVC(需用专用塑料开孔器);
禁止材质:脆性材料(如陶瓷管,玻璃管,开孔易破裂),混凝土管(开孔后易漏液)。
管道内壁无明显凸起物传感器插入后,若管内有焊缝,支架,节流件等凸起物,会干扰流体流态,导致超声波传播路径偏移:要求:
开孔位置需远离内壁凸起物(距离≥5倍管径);
若管道内壁有衬里,开孔时需确保衬里与管壁齐平,无翻边(翻边会阻碍流体,形成涡流)。
3.管段式超声波流量计(一体化设计,精度最高)
管段式将传感器与管道预制为一体,安装时直接替换原有管道段,其对“原有管道”的要求最低,但需匹配管段式自身的接口规格:
原有管道口径与管段式一致管段式的公称直径(如DN50,DN100)需与原有管道完全匹配,偏差≤1mm(否则需加变径管,会导致流态紊乱)。要求:
若原有管道口径非标准(如DN110),需定制对应口径的管段式流量计;
变径管仅允许在管段式下游≥5D处安装,上游禁止变径(避免流态扰动)。
原有管道压力等级≥管段式额定压力管段式的公称压力(如PN10,PN16)需与原有管道匹配,避免超压导致管段破裂:要求:
工业管道(如高压水管)需选择PN16及以上的管段式;
安装前确认原有管道的压力等级(查看管道标识),禁止“低压力管道装高压力管段式”(浪费成本)或“高压力管道装低压力管段式”(安全风险)。
三,关键禁忌:这些管道条件会导致测量失效
在实际应用中,以下管道情况会直接影响超声波流量计的正常工作,需严格避免:
管道存在剧烈振动泵,压缩机等设备的振动会导致外夹式传感器与管道贴合松动(信号耦合不良),或插入式探头位置偏移(传播路径改变)。禁忌:禁止在振动频率>5Hz,振幅>0.1mm的管道上安装,若无法避开,需加装管道支架(距离传感器≥1D),或选择带减振功能的传感器。
管道外壁有保温层且未处理外夹式传感器需与管道外壁直接贴合,若保温层未拆除(如岩棉,聚氨酯保温),会导致:
超声波在保温层中严重衰减(保温层为多孔结构,散射声波);
传感器与管道间存在空气间隙(空气是超声波的强反射体,信号中断)。
禁忌:安装外夹式前必须拆除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保温层(面积≥传感器尺寸的2倍),安装后重新做局部保温(避免热量损失)。
管道为非圆形截面超声波流量计基于“圆形管道的流速分布模型”计算流量,若管道为方形,矩形或椭圆形,会导致流态不均匀(流速分布偏离标准抛物线),测量误差>10%。禁忌:禁止用于非圆形管道,若必须使用,需通过“实流标定”修正误差(成本高,仅适用于特殊场景)。
四,安装前管道检查清单
为确保管道符合要求,安装前需按以下清单逐一验证:
检查项目
|
检查标准
|
管道材质
|
金属/塑料/FRP,非混凝土/陶瓷/玻璃
|
管道壁厚
|
外夹式3mm~20mm,插入式≥4mm
|
内壁状态
|
结垢≤1mm,无腐蚀/凸起,满管运行
|
管道直径
|
外夹式DN20~DN6000,插入式/管段式与流量计口径一致
|
振动情况
|
频率≤5Hz,振幅≤0.1mm,无明显振动源
|
保温层
|
外夹式安装位置已拆除保温层,露出管道本色
|
流态干扰源
|
传感器上游≥10D,下游≥5D内无弯头/阀门/泵(确保直管段,流态稳定)
|
通过严格匹配管道要求,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可稳定在±1.5%~±3%,插入式/管段式可达±0.5%~±1.5%,完全满足工业过程监控,市政供水等场景需求。若现场管道条件特殊(如大口径混凝土管,薄壁塑料管),需提前与厂家沟通,定制专用传感器或安装方案(如搭配耦合剂,选择高频探头),避免因管道不匹配导致测量失效。